close
槓桿原理
槓桿原理有三個點
施力點 抗力點 支點
支點到施力點之間的距離叫做施力臂
支點到抗力點之間的距離叫做抗力臂
左邊的扭力=右邊的扭力
施力×施力臂=抗力×抗力臂
四個砝碼重量×一個力距=( )個砝碼重量×( )個力距。槓桿是一種簡單機械;一根結實的棍子(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),就能當作一根槓桿了。在槓桿右邊向下用力,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來了;在槓桿右邊向上用力,也能把重物抬起來;支點在左邊、重物在右邊,力點在中間,向上用力,也能把重物抬起來。
槓桿的應用
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。 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。 初期的瓦特蒸汽機仍用平衡槓桿和拉桿機構來驅動提水泵,為了從凝汽器中抽除凝結水和空氣,瓦特裝設了抽氣泵。 他還在汽缸外壁加裝夾層,用蒸汽加熱汽缸壁,以減少冷凝損失。 1782年前後,瓦特將機器進一步改進,完成了兩項重要發明:在活寒工作行程的中途,關閉進汽閥,使蒸汽膨脹作功以提高熱效率;使蒸汽在活塞兩面都作功(雙作用式),以提高輸出功率。 這時的活塞既要向下拉動槓桿又要向上推動槓桿,扇形平衡槓桿和拉鍊已不再適用,瓦特使發明了平行四邊形機構。 瓦特還於18世紀末將曲柄連桿機構用在蒸汽機上。
槓桿真能撬起地球嗎?
傳說,有一天,國王希羅接到阿基米德的一封信,信裡說:“我確信,只要給我一個支點,我就能撬起地球!”
國王看著信發呆,便派人把阿基米德找來。 “阿基本德,你信上說的我一點也不明白!”國王說。 “陛下,這裡說的是槓桿原理。”阿基米德開始講述槓桿的故事了。 槓桿是誰發明的,已經無法考證了。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:原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洞穴,常常用大石頭堵住洞口。 怎樣搬動大石頭呢? 也許有一次偶然的機會,有人把樹幹的一端放在大石頭下面,在靠近這一端的樹幹下恰好有一塊小石頭。 原始人向下一壓樹幹,沒費多大力氣, 石頭居然移動了。 於是,“撬”這個詞誕生了。 用樹幹撬石頭的辦法傳開了。 在我國的古書《莊子》裡,記載著這樣一段故事:孔子的學生子貢路過漢明時,看到老農抱著甕跳到水窪中取水灌田;很費力氣,卻沒有灌多少水。 子貢便向老農介紹說,有一種機械叫桔槔,用力小而見效大。 這桔槔就是一種槓桿,它後面拴著石頭,“後重前輕”,“摯水若抽”,提水很方便。 在阿基米德時代,已經出現了不少種槓桿。 “用撬棍撬石頭為什麼省力呢?阿基米德在不停地思考著,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理。阿基米德是總結出槓桿原理的第一個人。 任何槓桿都有三點兩臂:支點,動力作用點,阻力作用點,動力臂,阻力臂。 阿基米德經過反复實驗和研究,發現槓桿的動力臂越長,舉起重物需要的力越小,並且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是: 動力×動力臂=阻力×阻力臂。 “陛下!”阿基米德寫完他的公式以後激動地說:“根據這個原理,不管用多麼小的力,都有可能舉起任何重的物體!” 國王高興地說:“阿基米德,你真能撬起地球嗎?” “不!”阿基米德說:“這只是我想像中的一個實驗。這個大槓桿的支點是找不到的!”
槓桿設計理念
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通過對身邊的各種槓桿的探究,激發學生探究熱情,培養學生創新能力,讓學生熱愛生活,讓課堂充滿活力,使知識的傳承在探究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,從而縮短生活與物理的距離,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:學習就是生活,物理就在身邊。
槓桿做成的玩具
飛彈這個玩具應用了兩個原理,一個是槓桿原理的第三類,另一個則是彈力。在槓桿原理中學到了三樣東西,分別是支點.負載.作用力,有這三樣東西就能組成一個第三類的槓桿原理。也學到了彈簧的特性,當彈簧放鬆時,分子的吸引力予排斥力平衡,壓縮彈簧時,壓縮使排斥力增大,當放鬆時,排斥力即推開分子,拉伸彈簧時,拉伸使吸引力增大,當放鬆時,此力把分子又拉到一起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ny857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